索引号 1132092201437496XB/2025-01264 组配分类 政府文件
发布机构 滨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25-07-17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时效性 有效

县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滨海县返乡就业创业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东坎、坎北街道办事处,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江苏滨海港经济开发区,滨海港经济区、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滨海县返乡就业创业工作推进方案》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滨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6月16日

滨海县返乡就业创业工作推进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部署要求,围绕《盐城市返乡就业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结合我县实际,制订如下推进方案:

一、总体工作目标

坚持政府引导、产业支撑、政策扶持、服务保障并举,围绕岗位、信息、培训、载体、服务等五个方面,全面推动滨海籍在外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到2027年:组织各类培训6.5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3.5万个,促进返乡就业创业2.6万人。

二、主要推进措施

(一)新增岗位拓岗扩容

1、拓展农业岗位。要以“农业+”新业态为抓手,培育壮大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新农人”等“农创客”队伍,培育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增强第一产业就业吸附力,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推动每年新增就业岗位2700个。鼓励企业与农户、返乡创业人员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返乡人员参与产业链分工,带动就业增收,形成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2、扩容项目岗位。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计划,以大项目、好岗位吸引返乡人员,县发改委牵头推动新落地超千人用工项目1个、培育返乡创业载体3个,县工信局牵头推动新培育用工超千人企业2个,牵头负责每年新增就业岗位5800个。县住建局牵头在住建领域公共设施建设、县城管局牵头在市政建设工程和管护、县交通局牵头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县水利局牵头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中优先吸纳返乡人员和当地劳动力就业。落实就业影响评估机制,优先支持开发就业岗位多或对失业风险影响小的产业和项目。

3、增加服务业岗位。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围绕全县重点产业链,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在生活性服务业领域,提升消费品质,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瞄准“一老一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建设滨海县家政服务产业园,打造滨海家政服务品牌。县商务局牵头负责商务服务、家政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3700个。县民政局积极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拓展就业岗位;县文广旅局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县科技局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以创业引领带动就业。

(二)深入摸排精准服务

1、完善人口信息库。各镇(区、街道)要进一步加强在外人员信息摸排,重点围绕17-59周岁年龄段在外人员,对年龄、专业技能、文化程度、手机号码等主要信息要素要做到齐全、精准,形成在外人员人口信息库,每季度进行更新。人社部门将春节期间已调查、清洗的在外人员数据中17-59周岁年龄段人员进行筛选,点对点反馈各镇区;公安部门要将17-59周岁年龄段在外人员数据分镇区分别进行反馈,以便镇区精准调查、更新。各镇区及时将调查、更新后的人员信息电子档报县人社局汇总梳理。县教育局要建立健全滨海籍大学生信息库。

2、构建岗位信息库。建立部门协同岗位归集机制,各相关部门要按月征集汇总岗位信息,及时将岗位信息汇总反馈至人社部门跟踪服务。各镇(区、街道)负责对本区域内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单位,开展用工需求调查,按月动态更新数据库,并反馈至人社部门跟踪服务。县工信局、人社局要结合挂钩服务企业等工作,重点掌握县内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用工规模计划、岗位需求特点等信息,实时掌握用工动态变化,做好服务企业用工。

3、实施精准就业服务。县人社局定期将征集汇总的岗位信息进行梳理归类,通过滨海政府网、滨海就业网、滨海融媒公众号等向社会进行发布。同时,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分类别定向推送至有返乡意愿的在外人员,采用“现场招聘+网络招聘+直播带岗”三位一体的方式,广泛开展返乡招聘活动。广泛开展返乡就业“1151”服务,为返乡人员提供1次政策推介、1次职业指导、5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每年推送岗位信息39000人次,举办返乡招聘活动65场次。

(三)培训提升强技赋能

1、有效整合培训资源。依托滨海中专校、县农干校等公办和社会培训机构等现有培训资源和载体,积极申办县技工学校,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农人”等市场需求,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模式,对返乡人员等群体分类分级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县人社局定期优化和发布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工种)指导目录,鼓励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为培训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2、扩大职业培训规模。围绕返乡就业创业需求,切实提升返乡就业创业适岗能力,每年组织各类培训23300人次。其中县人社局组织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4500人次,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新型职业农民、“新农人”和地方特色产业从业人员培训5000人次,县市场监管局开展特种设备操作培训2000人次,县商务局开展电商直播、家政服务等新业态新职业从业人员专项培训4500人次,县卫健委开展医护从业人员、康养等专项培训2500人次,县交通局开展网约车、快递等从业人员培训1500人次,县应急局开展特种作业从业人员培训2000人次,县民政局开展养老护理等项目培训1300人次。

3、扎实开展技能评价。探索建立企业自主评价和第三方机构评价机制,用好全市评价资源共享机制,每年开展返乡人员等各类劳动者技能评价操作考核3000人次以上。鼓励返乡“土专家”“田秀才”等优秀乡土人才申报乡村振兴技艺师职称。各相关部门、单位、群团组织等要积极组织实施返乡人员技能竞赛和创业大赛培训,以赛促训、赛训结合。县总工会每年牵头组织举办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130场次。

(四)暖心服务优化环境

1、搭建返乡服务平台。由县政府办牵头,在滨海籍在外人员较多的地区,依托驻外机构、招商中心、商会等资源,建设市外返乡服务驿站1家以上,开展返乡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岗位推荐、活动组织等工作。县数据局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一个县内返乡综合服务中心;县、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设立专窗,在全县设立“家门口”返乡服务站10个以上;在流出人口较多的村居、社区设立“家门口”返乡服务点,全县设点125个以上。

2、构建返乡服务队伍。各镇(区、街道)要加大在外人员招引力度,指导村居(社区)明确返乡服务专员,鼓励村居(社区)干部积极宣传、招引在外人员返乡就业创业。鼓励社会机构和各方力量参与平台建设、推动返乡等工作,全县聘请“返乡引荐大使”1100名以上(可以由返乡服务专员兼任)。

3、优化返乡创业环境。深入开展回乡就业创业“归巢”行动,加大返乡就业创业投入,集中梳理返乡就业、创业孵化、房屋租赁等各类扶持政策,“一本”集成、系统宣传。进一步打造“滨不难”服务品牌,让返乡创业人员安心经营、放心投资。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和完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办事指南。聚焦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中的堵点,推动涉企经营“一件事”标准化,持续扩大“一件事一次办”范围,拓宽“即申即享、免申即享”覆盖面,实现线上线下多终端、全时段、全业务的“无缝衔接”“无感切换”,推动惠企利民政策直达快享。严格规范各类检查和行政执法行为,支持返乡人员创业。

三、工作要求

各镇(区、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返乡就业创业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及时调度工作进展,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县财政设立返乡就业创业专项资金和返乡创业担保资金,为返乡就业创业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各镇(区、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明确1名具体负责同志,按照部门职责分工,明确专职人员,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责任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

附件:滨海县返乡就业创业工作分工表

附件


滨海县返乡就业创业工作分工表

牵头部门

工作分工

县政府办

统筹协调化解返乡就业创业工作的矛盾与困难问题。

发改委

落实就业影响评估机制,优先支持开发就业岗位多或对失业风险影响小的产业和项目;支持重大投资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吸纳返乡人员就业,按月征集汇总岗位信息,并反馈至人社部门跟踪服务;培育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返乡创业园。

教育局

对返乡人员义务教育阶段子女,统筹安排公办学校学位;建立滨海籍大学生信息库。

科技局

大力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按月征集汇总岗位信息,并反馈至人社部门跟踪服务;组织科技创业大赛等活动,选树优秀创业项目和创业能手。

工信局

落实就业影响评估机制,在推进“智改数转网联”过程中,优先支持对失业风险影响小的项目;培育用工超千人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按月征集汇总岗位信息,并反馈至人社部门跟踪服务;梳理地方特色制造业产业目录。

公安局

定期提供滨海籍在外人员信息。

民政局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开发社会管理岗位,增加就业岗位,按月征集汇总岗位信息,并反馈至人社部门跟踪服务;开展养老护理等项目培训。

财政局

(国资办)

设立返乡就业创业专项资金和返乡创业担保资金,为返乡就业创业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对“返乡创业贷”给予贴,对工作推进力度大、成效明显的给予适当奖补。鼓励国资平台整合资源,为返乡人员提供创业要素支持;按月征集汇总国有企业招聘岗位信息,并反馈至人社部门跟踪服务。

人社局

建立部门协作岗位归集机制,按月征集汇总岗位信息,定向推送至在外就业创业人员;组织返乡就业系列招聘;组织政策推介等活动,选树优秀创业项目和创业能手;推动镇(区、街道)建设“家门口”返乡服务站、服务点,聘请“返乡引荐大使”;开展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制定发布返乡创业政策集成、载体目录、服务指南,兑现返乡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利用盐城市返乡就业创业服务云平台,建立企业用工引才需求库。

自然资源

和规划局

落实就业创业土地政策,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吸纳劳动力就业较多的企业,在安排建设用地时给予优先支持。

生态环境局

规范生态环境领域检查和执法行为,支持返乡人员创业。

住建局

在住建领域公共设施建设中,优先吸纳返乡人员和当地劳动力就业,按月征集汇总岗位信息,并反馈至人社部门跟踪服务;符合条件的内购房的返乡人员给予购房补贴;规范住建领域检查和执法行为,支持返乡人员创业。

城管局

在市建设工程和管护中,优先吸纳返乡人员和当地劳动力就业,按月征集汇总岗位信息,并反馈至人社部门跟踪服务;规范城管领域检查和执法行为,支持返乡人员创业。

交通局

(县邮政管理局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优先吸纳返乡人员和当地劳动力就业,按月征集汇总岗位信息,并反馈至人社部门跟踪服务;引导网约车平台企业优化作息时间,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开展网约车从业人员等培训;规范交通领域检查和执法行为,支持返乡人员创业。

指导快递行业平台企业优化作息时间,完善奖惩规则,依法参加社保,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按月征集汇总寄递行业企业招聘岗位信息,并反馈至人社部门跟踪服务;支持邮政网点建设“家门口”返乡服务站、服务点;开展寄递行业从业人员培训。

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优先吸纳返乡人员和当地劳动力就业,按月征集汇总岗位信息,并反馈至人社部门跟踪服务。

农业农村局

在高标准农田、人居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优先吸纳返乡人员和当地劳动力就业,培育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增加就业岗位,按月征集汇总岗位信息,并反馈至人社部门跟踪服务;梳理地方特色农业产业目录;组织农业创业大赛等活动,选树优秀创业项目和创业能手;开展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新农人”和地方特色农业产业从业人员培训。

商务局

大力发展商务服务、家政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按月征集汇总岗位信息,并反馈至人社部门跟踪服务;梳理地方特色生活性服务业产业目录;依托驻外招商中心,设立返乡驿站;开展电商、直播等平台经济从业人员培训。

文广旅局

梳理地方特色文旅产业目录;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按月征集汇总文旅产业岗位信息,并反馈至人社部门跟踪服务。

卫健委

支持返乡人员从事医护行业;开展医护从业人员培训。

退役军人局

做好滨海籍退役军人返乡就业创业工作。

应急局

规范安全生产检查和执法行为,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开展特种作业从业人员培训。

数据局

设立企业开办专,审批未通过事项“书面一次告知”;开设12345返乡就业创业服务专席。

市场监管局

支持返乡人员从事个体工商经营;梳理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目录;开展特种设备操作培训。

工商联

依托在外商会等平台资源,设返乡驿站;支持民营经济吸纳返乡人员就业,按月征集汇总非公经济和行业商会会员单位企业招聘岗位信息,并反馈至人社部门跟踪服务

总工会

组织举办各级各类技能竞赛。

组织青年创业大赛、现场观摩等活动,选树优秀创业项目和创业能手按月征集汇总青年商会会员单位企业招聘岗位信息,并反馈至人社部门跟踪服务。

妇联

组织巾帼创业大赛等活动,选树优秀创业项目和创业能手。

残联

组织残疾人创业大赛等活动,选树优秀创业项目和创业能手。

滨海金融

监管支局

引导金融机构开发“返乡创业贷”,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加大返乡创业金融支持。

各镇(、街道)

全面落实返乡就业创业各项工作任务


打印 关闭
政策文件
新闻发布会
媒体解读
视频解读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