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经济开发区:“蓝色引擎”动力澎湃

发布日期:2025-05-16 09:30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滨海经济开发区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力打造蓝色引擎、厚植发展优势,探索海洋资源保护开发新途径和海洋综合管理新模式,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经济开发区经济增长新动能。

千亿产业领航新赛道

4月28日,一艘满载7万吨液化天然气的法国籍“费罗尔”号LNG运输船顺利靠泊在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码头,随后通过专用管道将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LNG储罐中。

作为综合性绿色清洁能源供应场站,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自2022年9月投产以来,已累计接卸104艘LNG运输船,接卸总量超680万吨,为长三角地区持续提供稳定清洁的天然气。

“LNG气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冷能,过去常被忽视,造成资源浪费。如今,滨海通过建设冷能交换中心,实现了冷能的高效转化和利用。”杭氧集团冷能事业部总经理田国栋介绍说。一期占地34.4亩的LNG冷能交换中心项目是国内首个冷能应用示范项目,采用LNG换冷装置、外管网系统、公用工程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将原本被废弃的LNG冷能回收并进行分级处理,既可建设冷水鱼养殖等项目,也可预留拓展空间,建设冷能发电、冷能空分等项目,还能以冷能交换中心为核心,打造冷能综合利用全产业链。

“根据测算,食品速冻企业和冷冻仓储企业中,电力消耗用于制冷的比例分别达85%、50%,这是一个庞大的体量。”田国栋表示,冷能交换中心可为下游用冷用户提供优质冷能,替代制冷所需的大量电能,既消除了常规液化天然气气化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又降低了企业成本,减少了能源消耗,践行了循环经济理念,响应了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实施能源战略的号召。

除食品速冻和冷冻仓储项目外,滨海经济开发区强化对冷能高效利用的探索,跑出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度”。距冷能交换中心不远的冷水鱼养殖试验基地里,养殖着三文鱼、硬头鳟、鲟鱼、多宝鱼等高附加值鱼类品种。“养殖池里的冷能来自LNG冷能交换中心,通过专门管道每天定时输送。”滨海城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蒯晓山表示,在冷能开发利用方面,目前冷水鱼养殖试验基地每天利用冷能6吉焦,相当于节约用电1680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935公斤。

与此同时,以上海电气、海力、远景等为先导的海洋绿能装备制造产业,以立洋等为骨干的风电运维产业,以陶湾海洋牧场为主体的海洋养殖产业,以港口、铁路为依托的现代物流等千亿级产业加速集聚。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仓储物流、船舶维修改装、冷链预制菜、绿电制氢、冷水鱼养殖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紧密跟踪对接,海洋产业链项目不断取得突破。

绿电优势开辟新空间

作为新质生产力“碳路先锋”的滨海港零碳产业园,核心区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拥有标准厂房16栋、综合楼1栋、食堂和研发中心各1栋,总建筑面积约39万平方米,现已入驻中科融能、唯信科技、瓦司特钠等一批企业,呈现出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动能十足、新业态集聚发展的态势。

“零碳产业园绿电资源丰富、低碳优势显著,让我们坚定选择落户于此。”5月12日,中科融能科技公司总经理李付超对零碳产业园绿电供应体系给予高度评价。

据悉,作为首家入驻滨海港零碳产业园的企业,中科融能公司已连接到园区智慧能碳管理平台,实现用能信息的实时上传。该公司利用零碳产业园提供的丰富绿电资源,致力于生产具备本质安全、高比能、全温区、高倍率、长循环、标准化等特性的固态电池及储能系统产品。

“全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滨海经济开发区按照‘企业节能低碳+系统集成降碳+用能零碳替代’思路,积极探索以‘绿电’为特色的零碳产业园建设之路。”滨海港零碳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产业园开发的能碳智慧管理平台(一期)正在推进多家企业同步进行节能降碳改造,已初步建立的碳排放数据核算与监测系统将为企业开展碳排放和碳足迹认证、咨询等服务,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滨海范例”。 

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滨海经济开发区还规划清洁火电作为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其中江苏国信滨海港发电有限公司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千瓦时,将为长三角地区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注入强劲动力,同时有力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

环境高地释放新活力

依托河海交汇的区位优势,以滨海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为龙头的“公铁河海”集疏运体系初步形成。目前,滨淮高速公路盐城段全线通车,滨海港铁路专用线通过专项验收,建成10万吨级航道和8个码头泊位,综合货物通过能力4800万吨,正在推进20万吨级航道工程等项目,加快形成以20万吨级航道和30万吨级泊位为龙头、5万~10万吨级泊位为主体、千吨级内河码头为支撑的总体格局。为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月亮湾旅游度假区4A级景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黄海渔村、海滨浴场等特色文旅项目正在实施。

“一手抓硬环境建设,一手抓软环境优化,我们‘点、线、面’协同发力。”滨海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进一步压实条线服务责任和企业投资主体责任,实行“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落实机制。

“王经理,码头堆场高强联锁块施工情况如何?项目进展目前遇到哪些问题?”近期,滨海经济开发区服务人员走进滨海港主港池北区通用码头三期工程项目现场,助力项目加快进度。

天元化工等20余个项目,也均由经济开发区领导班子成员挂钩服务,抓实组织推进、环境营造、质量监督,同步推进主体工程与配套设施,提高施工效率;对新签约项目,督促规划建设等条线协同配合,将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调整和反复。

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底气更足、信心更强……如今,滨海经济开发区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塑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的同时,积极培育绿色零碳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形成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产业结构,谋求海洋经济高位前行,挺起滨海高质量发展“硬脊梁”。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