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科研星河的“滨海之光”

发布日期:2025-05-15 09:28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在当下科技创新的澎湃浪潮中,总有一批满怀壮志的青年才俊,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坚定的信念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在时代的宏大舞台上绽放出耀眼光芒。郑理,这位来自我县的杰出青年,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星辰之一。2025年4月30日,他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一至高荣誉宛如熠熠生辉的灯塔,照亮了他在科研道路上奋勇前行的辉煌轨迹。

1991年11月,郑理出生于滨海县。他的成长故事,早在高中时代于滨海中学求学时便已悄然拉开帷幕。谈及初次与郑理相识,他的高三班主任方仕友老师仍记忆犹新,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昨天。那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教室里满是新同学的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而郑理却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他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全神贯注地整理着书本,眼神中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以及对知识的强烈渴望。这一幕深深地烙印在老师的脑海中,让人不禁对这个少年的未来充满期待。

在学业的漫漫征途中,郑理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学习方法和高度自律的精神品质。方仕友告诉记者,郑理为每一门功课都精心打造了专属的“错题收集文件夹”,而这绝非普通意义上的错题本,他会细致入微地将错题归类,并且在每道错题旁边详细标注错误原因、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正确的解题思路。这种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使他能够迅速精准地发现知识漏洞,并及时加以弥补,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稳稳地夯实知识根基。同时,郑理对“答题准确率”极为重视。在日常作业和考试中,他会有意识地严格训练自己,对于会做的题目,力求在第一遍答题时就做到百分之百准确,从而为那些棘手的难题争取到充足的思考时间。

郑理的高中班长魏莎也向记者分享了一段难忘的回忆。2006年夏天,他们一同在南师大参加化学竞赛。当时,紧张的竞赛氛围如同乌云一般笼罩着每一个人,让人倍感压抑。而郑理的举动却如同一股清泉,瞬间滋润了大家的心田。晚上,他特意为同学们送来西瓜解暑,那清甜的西瓜不仅驱散了夏日的燥热,更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他的贴心与温暖。魏莎感慨道,与高中时期相比,如今的郑理变得更加沉稳、通透,但始终不变的是他的智慧、内敛和温润。他们坚信,郑理必定能够在基础研究突破和卡脖子技术攻关方面闯出一条全新的道路,也能在推动科技成果落地和产业化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凭借高中阶段打下的坚实基础,郑理顺利考入南京大学。在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理科强化班,他迅速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之中,如同海绵吸水一般尽情汲取知识养分,为后续的科研之路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郑理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博连读,并于2015-2016年前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联合培养。这段宝贵的经历让他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科研理念和先进技术,进一步拓宽了国际视野,为他未来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2016年10月,郑理正式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工作,从事集成电路领域研究,开启了他在科研领域的逐梦之旅。

怀揣着初心,他不断努力,对郑理来说,白天做实验、晚上读文献是常态,有时甚至连续24小时进行实验测试。可是通往梦想的道路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科研工作是不断挑战极限的过程。在一次关键实验中,面对光信号传输中微米级的致命误差,整个实验陷入僵局,团队成员压力巨大,士气低落。郑理没有丝毫退缩,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果断决策,亲自拆解重达数百千克的精密设备。在繁杂的零部件中,他仔细排查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细节。经过连续十几个小时的艰苦努力,终于锁定问题根源,成功解决误差问题,使实验得以顺利进行。攻关“大尺寸高性能SOI基GaN晶圆研究及单芯片集成半桥开关验证”项目时,整个研发周期只有两年,时间紧、任务重。郑理坦言:“第一批试验片得出来的样品根本没法用,当时非常焦灼。”怎么办?没有退路,只有迎难而上。最终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从材料研发到器件研制、再到集成验证的全链条技术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理在科研上的杰出表现得到了广泛认可,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上海市东方英才、上海市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等多项人才计划。同时,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研发创新类)金奖等众多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科研能力的高度肯定,更是对他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所做出贡献的崇高赞誉,激励着更多青年投身科研事业。此外,他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的论文41篇,获得发明专利23项。

如今,郑理依然奋战在科研一线,带领团队继续探索硅基半导体与器件集成领域的未知。他的手机相册里,常年保存着一张出版于1978年的某期《科学画报》封面照片,封面上是他的学术“偶像”——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元森。郑理说,在徐老科研起步的那个年代,科研条件十分艰苦,他们把针刺在普通计算纸上,用墨水描成黑白图形,再用普通制版照相机将它慢慢缩小。老一辈科学家们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依然为我国的科技事业拼搏奋斗,这种精神深深激励着郑理。他表示:“我们将秉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加快基础研究原创突破,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竞争力,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在郑理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科学家的担当与使命,他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五四精神,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