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淮镇以党建引领,聚焦“三个驱动”,以“生态之乡、临港之城”建设为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比实干、拼实绩”的实干精神,实行镇村(社区)统筹一体化推进,着力建设外在美丽、内在文明的新滨淮。
坚持党建引领、一体化驱动,着力打造水清岸绿的田园滨淮。坚持统筹规划,统一实施文明镇村与绿化造林、环境整治、镇村(社区)生态打造有机融合。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加快推进农村道路、沟渠及自然村庄公共空间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精心打造集镇和长兴、双舍等绿美社区,以及S327、S226、X30等“多彩通道”。发挥人大代表监督作用,开展人居环境人大代表视察活动。根据“五整治一增绿、美丽宜居型、创建特色型”要求,重点打造和谐大道、景观路带,长兴、公玉小区及美丽田园乡村集聚带;坚持规划引领,充分发挥公玉、硝场毗邻S327、黄河故道水路交通的区域优势,提升故道边“世外‘萄’源”和“绿水青‘杉’”基地农旅品牌,着力打造展示馆、1000米长廊部落、玉缘山庄等特色乡村旅游景点延伸提高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投入,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魅力滨淮。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精心设计,高标准建设和提升5280平方米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7个村(社区)400平方米标准面积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扩增图书、文体器材等项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立和完善城东、城西1.5万平方米的镇综合农贸市场项目;大力度实施小岭路、S226、和谐大道等建设改造工程,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公共厕所、停车场、市民广场。完善和管控长效机制,加强城镇精细化服务和网格化管理,系统化、项目化推进环境整治、秩序提升和设施建设,实行路长、河长责任制,城管大队、中队、小队分线分片分主次干道包干,全天候保持道路清洁畅通、维护市场秩序。
坚持舆论引导、文化熏陶,着力打造向善向上的滨淮。充分发挥文明实践所道德大讲堂平台作用,强化对干部群众的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进一步激发崇文尚德的社会风尚;着力抓好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道德规范、身边好人等典型人物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进文明实践,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主阵地,大力开展“四增四比”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打造“文明滨淮”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新韵艺术团和开展乡音艺术团等民间团体作用,积极编排和开展以党的创新理论、靓丽滨淮、文明新风等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巡演;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全民阅读”等活动和移风易俗活动,进一步强化网格化管理,健全红白理事会组织架构,建设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的新滨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