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可以实现怎样的跨越?
当2024年工业实时开票增速28.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5%的数据定格,当地区生产总值从2021年的565.5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680.67亿元,滨海用一组组硬核数据、一个个标杆项目,给出了“从跟跑追赶向领跑争先”的振奋答案。“十四五”收官之际,这个县域11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中9项列全市前三、6项列全市第一,书写了强势崛起的崭新答卷。
筑牢经济硬支撑
产业是县域经济的“压舱石”,更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十四五”期间,滨海以工业强县为核心,推动农业提质、服务业升级,构建起“一二三产协同发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让经济增长既有“速度”更有“质量”。
工业破局,跑出转型速度。曾经以传统制造为主的滨海工业,如今已形成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2024年,石油机械、新医药、新材料三大产业年产值分别达100亿元、80亿元、95亿元,风电装备产值超60亿元,“绿色能源之都”雏形日益清晰。苏盐阀门公司的转型堪称典范——投入10亿元完成智能化改造后,企业自主研发的140Mpa压裂闸阀打破国际垄断,2024年成功摘得“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零碳产业园更成为新兴产业标杆,302万千瓦并网新能源装机占全市18.5%,独占全省2个绿电直连示范项目,让绿色动能成为工业增长的“新脊梁”。
农业升级,做好特色文章。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滨海既守牢“粮袋子”,更打响“特色牌”:8.78万亩高标准农田,技术赋能、产业融合,持续稳定粮食产能;全国95%的白首乌产地优势被深度挖掘,通过品种培育与全自动生产线建设,开发出20余种深加工产品,带动近百户农民年均增收2万元;正红镇陈圩村“合作社+农户”的柳编模式,不断做大做强柳编产业,让“一村一品”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引擎”。
服务赋能,构建发展优势。持续推进梨花语、月亮湾4A级景区创建工作,丰富旅游项目体现形式,不断推动景区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精心打造黄河故道风情带,推出休闲观光、餐饮采摘、亲子研学、野餐露营、非遗体验等特色项目,进一步加强全域旅游资源整合,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多点支撑的文旅精品线路。差异化打造吾悦广场、海悦城等城市商圈,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流量经济,组织开展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和家装厨卫“焕新”活动,有效激活城市消费潜力,让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三产协同的重要力量。
绘就低碳新图景
坐拥黄海湿地、黄河故道等生态资源,滨海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发展胜势”,绘就了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低碳新图景。
绿色能源,领跑低碳转型。作为江苏省新能源示范县,滨海在绿色能源领域持续发力:三峡集团200MW/400MWh储能电站全容量并网发电,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组串式储能系统独立电站,每年可消纳新能源电量超3亿千瓦时;国信滨海港2×100万千瓦清洁煤电项目创造同类机组全国最快建设纪录,从开工到并网仅用22个月;全县在产在建电力项目总规模达934.6万千瓦,绿色能源供给能力持续领跑。与此同时,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绿色低碳已成为滨海经济增长的鲜明“标识”。
园区升级,重塑产业底色。沿海工业园的转型颇具代表性——通过技术改造与标准升级,园区获评“绿色化工园区”,园内企业实现“绿色生产”与“高端制造”同步推进:普信制药公司建成全球最大的抗艾滋病药物生产基地;汉信天诚研发的气凝胶保温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应用于航天、新能源等领域。更具创新性的是,依托LNG冷能资源,建成全国首家LNG冷能交换中心,提供冷水鱼养殖、冻干食品加工、冷链物流等多元服务,让“绿色资源”真正转化为“产业价值”。
乡村焕新,共享生态红利。生态改善的最终落脚点,是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十四五”以来,滨海累计完成13500户农房改善,近40000户户厕改造;沙浦村、友渔村、沿淮村等20个村成功创建“江苏省和美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乡村样板;“1+19+N”文明实践阵地覆盖全域,城乡公交、农村物流实现村(社区)全覆盖,让群众在生态宜居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出门见绿、移步见景、生活便利”成为乡村的新常态。
激活内外强动能
面朝黄海、向海而兴,滨海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开放姿态汇聚发展动能,向沿海开放节点加速转变。
交通互联,打通城市动脉。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滨海段有力推进,滨海港铁路专用线通过专项验收,滨淮高速公路盐城段全线通车;高速连接线二期、北港池防波堤二期、20万吨级航道工程等项目紧锣密鼓推进,以滨海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为龙头的“公铁河海”集疏运体系日益完善。
区域合作,联动激活潜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更好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链接最先进的产业体系,“十四五”以来,全县近八成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来自长三角地区,新材料、新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加速崛起。聚焦江苏“1+3”功能区建设,坚定不移向海图强,全面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滨海港片区集聚企业超百家。大力实施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行动,新开通迪拜、南非、韩国等国际航线,悦达起亚第50万辆出口整车在滨海港正式装船起航。
服务共享,提升民生福祉。积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打破区域资源壁垒,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教育;推动县级医院与三甲医院建立紧密医联体,通过专家下沉、远程会诊等举措,解决群众“看病远、看专家难”的痛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午间不断档”“一窗通办”等政务服务品牌,营造审批服务简约快办、惠企政策精准易享的政务环境,激发经营主体创造力。
“十四五”期间,滨海以跻身全市第一方阵的亮眼成绩,书写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站在新起点上,滨海将继续以产业强县为根基、以绿色低碳为方向、以开放协同为路径,奋力书写更加精彩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