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电子商务进农村三级物流整合方案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组织模式、提升设备水平,加快构建覆盖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全面提升农村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滨海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滨政发202134号)要求结合滨海县农村物流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为契机,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坚持部门协同和资源整合为原则,以提高物流效益、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结合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总体目标,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合理进行物流网格布局,建立县、镇、村三级物流快递配送体系,包括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镇物流配送中转站、村级物流配送点的三级农村物流体系。

二、实施内容

(一)制定农村快递物流发展规划

整合快递物流公司,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强化运输保障能力明确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的安全要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二)构建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

建设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物流配送中转站、村级物流配送点等物流基础设施构建县、镇、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有效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站到站、站到点、点到户”的精准定向服务,有效解决农村物流双向流通问题。

1.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依托城南综合物流园区的物流设施,实施智慧化升级,建设成为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建立完善的仓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准入准出制度和管理制度。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为全县主要快递物流公司提供仓储和办公场地,集聚全县快递物流资源,实现电商快递物流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

2.镇物流配送中转站利用镇(区、街道)现有的供销社、邮储网点、通信运营商服务网点、镇区运输场站等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按照“一镇一站”原则,建设具备快递收发等功能的镇级物流配送中转站15个。镇级物流配送中转站选择在交通便利、人口和商业活动集中地,具有停车、货物堆存等便于物流作业的场地。镇级物流配送中转站具备快递包裹收寄、信息收集和发布、电商产品展示代销代购、农产品收储代购、便民服务等功能。

3.村级物流配送服务点整合村部、新农村集中居住点、超市、村民服务中心、益农信息社、村邮站、快递网点等资源,建设村级物流配送点60个以上,实现村级物流配送服务100%覆盖,打通农村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村级物流配送点具备快递包裹收寄、信息收集和发布、农资农产品等代销代购、便民服务等功能。

(三)配置物流设施设备

1.县级仓储配送中心建设地点位于县城南物流园,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配备快递自动分拣设备、冷链仓储设备、AGV机器人、液压搬运车、叉车、电脑、办公桌椅、打印机、交换机等。

2.镇级电商物流服务站。配备自助出库设备扫描仪、电子面单打印机、扫描枪、手持终端、电子称、货架、办公桌椅、电脑等。

3.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点。配备自助出库设备扫描仪、扫描枪、电子称、货架、办公桌椅、电脑等。

(四)建立智慧物流信息管理综合平台

用于支撑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络公共服务体系运营,实现物流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分转、终端指令发布、数据统计上报等功能的综合管理,可为相关部门及时提供县域电商物流实际运行数据,实现对县域电商物流的实时监管。

三、整合配送模式

资源共享、多站合一、功能集中、节约高效”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整合邮政、申通等快递企业入驻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整合所有邮政镇级支局入驻各镇级电商(物流)服务站,由邮政、申通配送快递至镇级服务站,经分拣后再配送至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点,实现县到村快递配送时效1天内完成。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把农村物流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工作来抓,紧密合作,加强统筹谋划和相互衔接,强化工作对接和协调服务,共同科学整合现有快递物流公司资源,定期进行信息交流和重大项目沟通,协调解决合作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合力做好滨海农村物流整合工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按照《滨海县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奖补办法》等相关文件,电子商务园区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建设以及现代仓储物流园区和快递物流园区建设给予政策扶持,为电子商务进农村三级物流体系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完善工作机制针对三级物流整合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如供给、流通、需求等关键环节,细化措施办法,着力破除各类体制机制障碍,帮助解决好产品运营、仓储物流、分拣配送、网络覆盖、信息化建设等问题,切实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广泛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宣传途径,灵活运用新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开展宣传工作,广泛发动企业、基层组织、群众等主体参与,营造良好氛围。

 

 

滨海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

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滨海县商务局代章)

2021817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